“右右左、右右左、右双、右左右左、右……”
8月30日,霍山县漫水河镇中心学校的操场树荫下,一群孩子背着各式军鼓,在万畅老师的口令指挥下,动作整齐地敲击着鼓面。“咚——咚咚……”空旷的校园里回荡着铿锵激昂的军鼓乐。
新学期开学在即,万畅提前赶回学校召集鼓乐队成员加紧排练。“每次新学年开学,我们鼓乐队都会在学校大门口表演,迎接新同学入学。”万畅介绍说。
接过父亲手中教鞭
31岁的万畅,是土生土长的漫水河镇人。2017年,万畅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一出校门,他就进入合肥市一家传媒公司做音频师。
“那时在合肥的收入还不错,但我爸一直劝我回来。”万畅说。
万畅的父亲万值晔,今年61岁,去年刚退休。自从1981年成为漫水河镇安家河初中的一名民办教师,他在这个深山学校的讲台上一站就是40余年。
如今,父子相承,万畅也回到家乡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教鞭。
“我父亲在乡村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多年,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从小就深深感染着我。”万畅说。
漫水河镇中心学校为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霍山县城西南58公里的大别山腹地。现开设11个教学班,在校生近300人,包含幼儿部、小学部和初中部,这在该县乡村学校中,已经算是规模较大的一所。但整个学校,也只有两名专业音乐老师。
2018 年,25岁的万畅怀揣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开始了返乡从教的历程。
回忆起第一次站上讲台的场景,万畅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对音乐充满憧憬的眼睛,我忽然就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大山里的孩子,音乐离他们似乎很远。万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音乐为孩子们平淡枯燥的生活送去欢乐、增添光彩。他弹琴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歌声在简陋的教室里回荡;他们一起跳舞,欢快的舞步洋溢着孩子们的天真和活力;他们一起演奏乐器,灵动的音符似山泉在指尖叮咚流淌。
音乐装点孩子梦想
“让山里的孩子能学习音乐,接受艺术的熏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在万畅看来,乡村振兴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提升,更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最开始,孩子们只会跟着电视或手机唱几首流行歌曲,对音准、音律和节奏几乎一无所知。万畅在课堂上要从最简单的乐理开始讲起,然后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分别成立了葫芦丝、竖笛、尤克里里等乐器兴趣小组,再组建起学校鼓乐队和合唱团。
“我觉得,有音乐和歌声的校园才是真正的校园。”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点滴进步,都让万畅心里很有成就感。
六年级的何梓钰原本是个内向胆小的女孩,自从参加了学校的鼓乐队和合唱团,她渐渐爱上了音乐,也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万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我们都很喜欢他,他为我们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何梓钰笑着说。
为了进一步培养山区孩子的音乐兴趣,发掘培养音乐人才,2024年5月,万畅老师牵头组织了首届漫中校园歌手大赛,从幼儿园到九年级总共有2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家长们都拍手叫好。
“这些孩子们终将走出大山,也许他们并不会都走上艺术道路,但音乐必将在他们童年的心田种上一颗爱与希望的种子,让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开满鲜花。”万畅自信地说。
歌声助力文化振兴
漫水河镇是大革命时期西镇暴动的中心,也是皖西红军的摇篮。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花鼓灯、连响舞、大鼓书等传统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繁荣。
为推进基层群众性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振兴,漫水河镇积极挖掘农村文艺文化爱好者,广泛成立“镇团村队”,并积极发挥万畅等当地教师的特长优势,对各支文艺文化队伍进行专业指导。镇村搭舞台,群众当主角,丰富多彩又接地气的节目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土地岭上走
劝君莫回头
那里有我无尽 无尽的乡愁。
红军故里精神永久
一寸山河 一寸山河 都曾热血流……”
今年3月20日,漫水河镇“雪乡漫歌”新铺沟一一道士冲跨村连片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文艺演出在道士冲村举办。演出现场,万畅倾情献唱了自己的原创歌曲《土地岭上》。
回乡6年,万畅见证了大别山深处的乡村文化振兴,也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获益者。《土地岭上》这首歌不仅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更承载着万畅对家乡教育和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期许。目前,歌曲在抖音、酷狗、网易、酷我等音视频平台的网络播放量已达1万人次以上。
“村歌《土地岭上》既唱出了漫水河的过去,又唱出了漫水河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的当下成果和未来展望,群众在传唱之际非常振奋,对家乡的发展更有信心。”漫水河镇党委书记邱前东说。
近年来,霍山县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在乡村文化阵地、群众文化活动、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艺精品创作等多方面发力,通过打造地方文化ip,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乡村善治,拉动文旅融合,奏出一曲和美乡村“幸福曲”。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