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霍山县磨子潭镇白水畈村却成了一片白色花海,若不是阵阵花香袭人,真像一场初雪铺满山谷。万亩野生山茶花凌寒盛开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打卡。
“整个白水畈村方圆上万亩的山林里都是这种野生的油茶林。油茶树生长缓慢,你看,这棵看上去只有碗口粗,但至少已经有上百年树龄了。”白水畈村党支部书记汪存如抚摸着身前的一棵老油茶树说。
磨子潭镇白水畈村辖1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01户、1590人。白水畈村多山岭丘壑,现有山场17700多亩,其中野生山油茶约有10000亩,占全镇现有山场面积一半以上。
野生山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近年来,白水畈村对境内野生油茶林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发展野生山茶油产业,走出了一条惠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充实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
根据国家关于“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精神,白水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立了依托本村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发展思路。2022年至2023年,白水畈村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任务1400亩。
“我们正在组织人工和机械上山砍伐杂树茅草,为油茶树的生长清理出更大的空间。2024年还将规划实施1092亩油茶低改任务。”汪存如介绍说。
由于白水畈村野生油茶均已成林,实施低改当年即可挂果见效,每亩至少可采收鲜果100公斤,晒干油茶籽20公斤,每亩毛收入400元以上。2022年,村里成功注册“白云森”品牌,以委托加工方式与“傅家油坊”企业合作加工销售乡村特色产品野生山茶油约千斤,销售收入10万元;
“这种油茶果鲜果收购价4元每公斤,干的油茶果是24元每公斤,就这样连着果壳一起榨油才好出油。昨天一天,我们村里就收购了1000公斤油茶果。”白水畈村村民汪存荣在太阳下翻晒着自家采摘的油茶果。
野生原生态的油茶,不施化肥和农药,出油率在28%—30%之间,而种植的杂交油茶只在18%左右。油茶籽通过压榨提纯后,油质清亮醇香,久置无杂质,保质期更长,比那些人工种植杂交油茶的油质、口感和香味都要好,备受大中城市消费者喜爱推崇。
据了解,白水畈村野生油茶林低改抚育后,群众每亩可增收400元;村集体经济每亩可实现销售收入800元,增加纯收入400元。
“白水畈村的集体经济产业主要依赖油茶。”汪存如捧起一捧已经晒得发亮的油茶果说,“我想在村里先带个头当个示范,把群众的闲置山场流转过来抚育好,再交给群众自己去经营管护,村里只需要从群众手里收购油茶籽就行。这样,村里节约了人工和管护成本,村民也不用担心茶籽的销售问题,群众能增收,集体经济也有了稳定收入。”
白水畈说是畈,其实山多地少。山上的毛竹因为人工成本太大也失去了采伐价值。要矿没矿,要景没景,交通区位也没有优势。没有可利用的资源,也找不到发展的途径。可以说是致富无门,发展无路。
2021年10月,汪存如当选为新一任白水畈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在想,这个生他养他的白水畈村有什么可以依赖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好门路?思前想后,他的目光就盯上了满山的山茶花。
油茶树根系发达,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茶籽用来榨油,茶籽壳可做压制木炭,压榨过后的茶籽饼,还可以生产日化用品和肥料。开始尝到甜头的白水畈村民,已经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他们开始对这曾经砍来当柴烧的野生油茶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这昔日的“荒草山”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
“今年看这山上的油茶花开得这么茂盛,来年的油茶籽至少能收获7500公斤以上。按5公斤茶籽榨1公斤油的比例,能榨油1500公斤左右,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汪存如掐着指头打起了“小算盘”。
在当地林业部门支持下,白水畈村制定了2025年扩大低改抚育规划,拟建成野生油茶基地5000亩,着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
“原来我们是守着金山讨饭吃,现在才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还想把野生油茶产业做大做强,等油茶基地规模扩大后,就近建设一个油茶榨油厂。等油茶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还想带动旅游业,让更多的城里人都能吃上咱山里的健康油,都来看看我们这里的致富花!”汪存如心中的蓝图已经描绘在这开满希望的漫山遍野。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