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淠河距霍山县城西8公里,曾有一个古渡口名曰黑石渡。光绪年间《霍山县志》记载:“天久晴欲雨,久雨欲晴,登高眺望,有黑石如牛如豕,数百成群,浮没于上下。”
传说西汉时淮南王刘安谋反事泄,汉武帝遣军征讨,其时淮南王妃身怀六甲,乘夜出逃,行至黑石渡口,无船可渡。后有追兵将至,王妃急登黑石上,忽石动将王妃送渡对岸,“黑石渡”因此得名。
黑石渡口自古为皖鄂行商必经之路、住宿歇脚之地,商贾云集而成百货俱备、行销两省的坳子行,既而形成古色古香、人丁兴旺的黑石渡老街。后人曾有《渡口记胜》诗云:“一水渊渊两岸平,远通楚蜀近通英。无边云树苍茫里,不断行歌矣乃声。”便是描述霍山“古八景”之一的“黑石待渡”。
1958年,霍山县筑路工程队在此渡口建木架桥,全长142米,于当年国庆节完成,是黑石渡由渡转桥的开端,大大便捷了两岸往来。
为改善皖鄂两省交通,1965年,霍(山)英(山)公路修筑,同年黑石渡大桥开工建设。该桥位于位于g346牛角冲至道士冲公路改造段65k 600处,上部结构系钢筋混凝土t型梁,全长412.2米,29孔,每孔跨径14.1米。钢筋混凝土桥面,桥面纵坡2%,桥面总宽7.7米,行车道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5米。下部结构为灌注桩基础,混凝土轻型桥台,钢筋混凝土排架墩。桥高9.5米,桥下净高7米,设计荷载汽-13,拖-60,由省公路航道站设计,省公路局第一工程队施工,工程费用93万元。
今天的黑石渡大桥为旧桥拆除重建工程,2013年9月开工,2014年6月完工。新建后大桥全长427.2米,全宽25米,桥面净宽20米,桥梁上部结构为14-3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面铺装为10cm沥青混凝土,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桩基础。
大桥所在的黑石渡镇地处霍山西部、东淠河西岸,面积111.1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辖9个村(居)。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以粮、茶、桑、栗、竹、绿色蔬菜等为支柱产业。
随着黑石渡大桥的改建完成,交通瓶颈打破。近年来,黑石渡镇一方面依托农林牧渔综合开发,万亩生态示范园的建成和培育,名优茶制作、中药材种植、特色农业的推广,进一步巩固了科技示范镇地位;另一方面,坚持“工业富镇”发展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筑投资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引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个私企业蓬勃发展,镇域经济逐步增强,成为冉冉升起的工业新镇。
东淠河上长虹横波,隔河西望,远处的连绵山峦在高低起伏中巧妙组合,幻化出一幅美人酣睡的奇景。她枕西脚东仰卧在淠河岸边,云髻峨峨,身姿曼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安娴恬静如淠水之神女,令人“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传说,她是当年迎汉武大驾并为之献酒的绝色美人,武帝走后,她思念甚切,神走魂飞,从此长卧于淠河之滨。“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999年,为促进旅游发展,迎驾酒业捐资在黑石渡大桥附近的最佳观赏点,修建了凉亭,名曰“观美亭”。2000年秋,原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一行来到霍山采风,对这自然美景赞不绝口,在观美亭内欣然挥毫题词:“中华一绝睡美人”。
2023年,“观美亭”改建为五层之高的迎驾阁。登阁望远,目光越过黑石渡大桥一路向西,山川表里一览无余。“睡美人”擅川秀气,钟山灵禀,临水照影,更显风姿绰约。那清雅秀丽的神态,尽得东方古典之灵韵,有如清水出芙蓉,无需天然去雕饰。
有了黑石渡大桥的通达,“黑石待渡”的传说便有了美丽延续;有了黑石渡大桥的陪伴,“睡美人”也多了亲和可人的凡间气息。
当天际由淡蓝洇染成暖橙,夜幕悄无声息落下。万家灯火次第,一如天上星河降落。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夜色微醺里的华灯璀璨是温暖喧嚣的尘世烟火,这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是热辣滚烫的人间味道。
淠河蜿蜒东去,雄伟劲直的黑石渡大桥横亘两岸,桥上灯火阑珊,桥下波光潋滟。天幕处,“睡美人”沐浴着霞光云雾,曲线玲珑的剪影惟妙惟肖,栩栩然仍沉醉在这悠悠淠水的桨声灯影里……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