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新闻网-凯发旗舰厅官网

凯发旗舰厅官网 > 人文 >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作者: 王宜茂   发布时间:2024-08-01 09:43:42

  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坐落在霍山县诸佛庵镇刘家冲,原红星机械厂房里。这里群山迤逶峻峭,青山披翠竹,山涧响溪水,百鸟争和鸣,丽日沐大地,环境幽静,如入世外桃源。
  博物馆静卧在山坳里的一块平地上。远望博物馆,一个巨大的炮弹模型建筑,矗立在院子中央,它是馆内主题雕塑。旁边建有与炮弹雕塑平行的红色钢结构旋转楼梯,共有六层,盘旋而上,顶端搭了一个天桥,连接楼梯与炮弹顶端。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建筑,披着炮弹的外壳,里面是六层楼高的建筑物。展馆的走廊外面,镶着一个巨大的镂空钢结构红五星,寓意应该指红星机械厂。
  诸佛庵刘家冲的红星机械厂,始建于1965年,当时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抓紧搞好“三线”建设的意见。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在全国建设“小三线”的决定。1964年至1985年,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和中共安徽省委按照“大分散,小集中”以及“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山势雄峻,谷深坡陡,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为建三线厂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于是在霍山先后建设10家三线企事业单位。
  当年,霍山县委联合组,成立了“小三线”建设指挥部,负责规划、设计、土建施工、架桥、筑路、架线送电、征用土地、动员部分居民搬迁等具体事务。其中诸佛庵镇先后建起皖西机械厂、皖西化工厂、红星机械厂、江北机械厂、皖西医院,占地总面积64万平方米,拥有干部职工5460人,随迁家属子女16400余人,成为霍山“小三线”建设之首。
  安徽红星机械厂为军民结合型企业,1965年筹建,东临新店河,南邻狮子山,西邻小干涧,北邻印墩冲,占地面积418.7亩。上世纪70年代初期,大批量生产炮弹和军品,并陆续装备部队。1986年,党中央提出国防工业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军养民”之路,省政府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对省属小三线军工企业进行调整。1993年1月工厂搬迁至合肥,2009年,红星机械厂改制更名为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星机械厂搬迁后,留下的厂房现改建为安徽省三线军工博物馆,用以纪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分布在六安的三线企业,铭记它们的历史功绩,让后人记住那一代人,为中国国防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
  遥想当年建设者们,能在这僻静的地方安营扎寨,为祖国军工企业默默地奉献,实在令人钦佩!
  我伫立于一组雕塑面前,当年在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携带家眷,来到这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遇山辟路,开挖河道,铲平崎岖的岩石。他们不怕困难,把建筑材料从遥远的地方,搬运到这块土地上,建起了厂房,筑起了自己的住房。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山沟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硬是用血肉之躯撑起隐蔽在大山里的“三线厂”,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这片土地!
  展馆里,一台台原始的机器,静静地立在那里。那锈迹斑斑的车床,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喧嚣与繁忙景象。机器旁站着一位工人师傅蜡像,穿着灰色工作服,正在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机械,双目紧盯机床,生怕出现任何差错,体现了工人阶级爱岗敬业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
  那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吸引了我,把我带回到那个紧张繁忙的年代:头戴安全帽,手握铁镐、铁锤、钢钎的工人,身系安全绳,像蜘蛛侠一样,攀附在悬崖峭壁上。有的手扶钢钎,挥舞铁锤凿石;有的正在使劲用铁锹凿石;有的弯腰查看峭壁上的石块安全,那些绳索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峭壁上,结成了一张网。他们奋力拼搏,我的耳畔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石块滚落下山的撞击声,看到灰尘斗乱、烟雾弥漫的场景。山崖一侧,还插着一个标语牌,上面书写着毛主席语录:“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想,这就是当年建设者们精神力量的源泉!
  瞧!另一幅照片,场面宏大壮观,在山涧平地上,人们用车推着渣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山坡上许多建设者们在挥锹铲石,他们光着膊膀,头顶草帽,把一车车石料推入沟壑,填沟造屋。远处有一排简陋的工棚,那是建设者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在那艰苦岁月里,那里就是他们最温暖的避风港。
  展馆里,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件件历史遗物的展示,一组组图片数字的诉说,一个个枪支炮弹的实物展示,让我从内心深处,钦佩那些奋战在“小三线”的建设者,是他们捍卫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追古思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要像三线人那样,淡泊名利,胸怀祖国,不畏困难与挫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凯发旗舰厅官网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